重庆首趟返岗专列发车 890名川渝务工人员“点对点”返岗******
(新春走基层)重庆首趟返岗专列发车 890名川渝务工人员“点对点”返岗
中新网重庆1月30日电 (记者 钟旖)30日17时许,川渝两地890名务工人员乘坐D4881次动车,从重庆西站出发,奔赴广州。
这是春节后,重庆开行的首趟返岗务工“直通车”,将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把外出务工人员从家门口“一站直达”厂门口。
当天下午,老家在重庆丰都的务工人员黄平提着大包小包行李,通过专用通道验票后进入候车大厅。“不仅走专用通道,还安排了专门的候车区域,既不排队又不担心候车时没座位,这些安排周到、细心。”黄平说,春运期间,车票不好买,重庆人社部门提供的包车、专列等服务,让大家倍感暖心。
在候车大厅,务工人员还收到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准备的返岗“大礼包”,包含泡面、牛奶、小面包、火锅底料、纸巾等旅途食品和用品。
据了解,为给务工人员提供乘车便利,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重庆西站积极对接、提前部署,合理制定进站乘车路线和客运组织方案,做好务工人员旅途接驳保障,全程服务引导。车站还专门开辟务工人员专用通道和候车区域,实现进站、候车、乘车无缝衔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开行的首趟返岗专列由重庆、四川两地人社部门协同推进、定制打造,车上的乘客主要是重庆16个区县的返乡务工人员,以及四川毗邻重庆地区的务工人员。
“政府真的是实打实地把我们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来自合川区三庙镇宝龙村的村民杨辉在广州务工已15年。他说,春节前回老家,当地劳务经纪人就主动联系他是否有返岗需求,并登记确定了出发时间和线路。30日清晨,一辆面包车停在杨辉家门口,专程接夫妻二人到合川区客运中心,再换乘“暖心返岗直通车”到达重庆西站。“这趟专列到广州南站后,考虑到高铁站离我们厂区远,重庆人社部门还安排了专车,会把我们送到厂区门口。”
据了解,从大年初六开始,重庆已集中输送超110万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接下来,该市还将为有集中返岗出行意愿的务工人员提供包车、包列、包机等“家门到车门”暖心服务,全市预计将开通返岗“直通车”超500趟次。(完)
回家,过年!****** “啥时候回来呀?” “啥也别买,你回来就行。” “到哪啦?” “不着急,等你们回来吃饭!” …… 你有多久没回家了? 最想念的人是谁? 一位母亲在院子里 一遍一遍地扫着自家大门口, 时不时看向门口的路。 不知过了多久, 一名男生背着吉他出现在门口, 母亲激动地抱住儿子, 儿子抱起母亲,转了又转。 男生接受采访时表示: “后来,我在监控里看到, 妈妈在门口等了有三四个小时, 眼泪哇哇地流……” 一女子和看养自己长大的大伯说 过几天带着一家回去过年。 第二天, 监控里看到大伯在庭院里洗洗晒晒, 床单被子晒满了院子, 直至把全部被子晾晒好后, 朝着监控深深望去…… 一女子驾车返乡, 因堵车严重且已是凌晨, 便未通知家人自己的位置。 到达时, 发现12名家人站在路边等候。 女子说: “很感动, 这真的是我一点也没想象到的!” 外出打工的父母回家过年, 两个孩子得知消息便一直在家等待。 一直没睡的孩子们听到父母的声音, 立刻飞奔出来, 一头扑进父母的怀里。 父亲表示: “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 看到那一刻,真的什么都值了!” 一对双胞胎萌娃站在门口, 看到爸爸回到家的那一刻, 她们惊喜尖叫,手舞足蹈, 嘴里一直叫着 “爸爸爸爸……” 一名在外务工的女子 瞒着爸爸提前回家。 当傍晚天黑, 干完活回家的爸爸 突然看到她从屋里走出来, 两只手握紧,一时间忘了说话, 脸上绽放出淳朴又惊喜的笑容。 “怎么可能还会有石榴呢?” 一名男子回家, 发现父亲将石榴埋在沙土里, 专程等自己回来吃。 男子表示, 父亲将这些石榴从中秋埋到了元旦, 拿出来吃的时候还很新鲜。 一名女子悄悄回家过节, 开门的姥姥认出后, 上前一把抱住外孙女, 激动得不停地拍打着她。 这一抱,胜过千言万语。 小时候, 总想着离家远一点, 以为这样才会有自由, 不用每天听长辈们的唠唠叨叨。 长大后发现, 家才是最温暖的地方, 每一句唠叨,其实都是关心与爱, 在外奔波的辛苦与劳累, 在回到家的那一刻,烟消云散。 “我们总会绕啊绕, 绕几千里路也望向归途……” 相聚、拥抱、惊喜、泪目…… 总有一刻让你感受到 回家的意义。 春节临近, 有人盼你回家,就是最大的幸福! 你今年在哪儿过年? 哪一瞬间让你觉得“回家真好”? 评论区聊聊吧! 中国新闻社(CNS1952)综合自中国新闻网、中新视频、人民视频、新华网、九派新闻等
|